调查发现,我国80%~90%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缺牙。不仅如此,很多人深受“老掉牙很正常”等错误观念的影响,缺了牙后不及时修复。殊不知,缺牙不仅会 导致面部变形、发音不清,还会影响邻牙健康,使牙槽骨萎缩、咀嚼功能减退,甚至诱发胃肠、心血管等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
近来,国家对口腔医师科研工作的侧重相对转移到临床工作方面,如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业硕士学位相结合,可以看出国家对口腔医师的要求逐渐发生改变。但我们也发现口腔医师在临床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病例报告中主诉描述不规范、不全面,或修复体做得非常漂亮但忽视了牙周健康等问题。故我们口腔医师更应该保证自己临床中的基本功,而口腔全科医疗是我们每一个口腔医师的基本功。
口腔医师首先是一名口腔全科医师
众所周知,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专业委员会是以综合医院口腔科医师为主的专业委员会,但口腔全科医师并非综合医院口腔科的专利。口腔医师,首先应是一名口腔全科医师,然后才成为口腔专科医师。当一名口腔医学生从口腔医学院校毕业,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培训,通过了执业医师的考核,即成为一名口腔全科医师。目前我国情况较复杂,在我们的法律中仍没有口腔专科医师,只有口腔执业医师。但这并不代表口腔全科医师不能进行专科治疗(如根管治疗、种植治疗等)。在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也即将加入各个专业(牙体牙髓、牙周、口腔颌面外科、修复、正畸等学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我认为,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诊所,无论是综合医院口腔科还是口腔专科医院,都应该有口腔全科医师。并且,还应该将口腔全科治疗工作开展得较好。口腔医师在毕业时常说自己专做某个学科其实是不对的,其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全科医师,其次才是做好专科。
口腔全科医师应占相当比例
我们国家的医疗机构可分为4个主体:专科医院、综合医院、民营诊所(医院)、社区医疗机构。目前,我们对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还不够重视,导致大众在需要医疗服务时常常涌向专科医院及大型综合医院。但实际上社区医疗机构即全科医师应成为医疗服务的主力军。
谈到口腔全科医师时,我们应明确这样一件事,即口腔全科医师主要是为大众提供口腔基本医疗服务的。口腔全科医师应在各部分医疗机构中都占有一定比例,且在总体口腔医师中占有较大比例。
口腔全科医学因其独特的目标、范围、标准而成为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全科应区别于专科但其涵盖范围较广,包括牙体牙髓、牙周、黏膜、牙槽外科、修复等,还应包括口腔颌面外科及正畸的部分内容。口腔全科医师不一定要将上述学科都掌握得很好,但应做到能掌握好大部分。
口腔全科医师及其职责
口腔全科医师应是经过系统口腔医学专业培训,技能全面、高素质的口腔医疗保健人才。作为一名口腔全科医师,应具有独立开展基本口腔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能力,为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便捷、有效的全方位的口腔服务。
口腔全科医师的职责主要以开展口腔全科医疗服务为主,同时从事口腔基本医疗保健工作,是初级口腔医疗保健专家。口腔全科医师应在社区、诊所或医院内向个人和家庭提供可持续的口腔医疗服务,这也是我们目前较欠缺的地方——并没有使口腔医疗服务辐射到周边社区中,我建议无论是医院口腔科还是民营口腔诊所,这一项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口腔全科医师还应承担全面协调医患之间诉求的职责。
口腔全科医师的服务对象不仅是口腔疾病的患者,同时也包括广大健康人群。对于患者的口腔疾病,口腔全科医师可根据疾病的需要将患者转院至口腔专科医院或三甲医院寻求口腔专科医师的帮助。
口腔全科医师的特点
口腔全科医师在掌握口腔基础和临床基本知识的同时,也应掌握一定的社会、心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目前这部分也是我们大学教育中所欠缺的。在进行口腔治疗时,口腔全科医师主要解决个体的口腔身心疾患和群体的口腔健康卫生等问题;口腔全科医师应提高自身融入社会的能力,利用一切资源满足患者的实际口腔医疗需求,如政府、社会慈善机构以及企业团体。
口腔全科医疗举例
以一例残根保存修复的病例为例,其治疗可能涵盖如下不同学科:牙体牙髓学的根管治疗及根尖切除,牙周科中的龈切术及临床冠延长术,正畸科中的根的冠向牵引,修复科中的桩核、全冠修复,口腔外科中的牙根拔除,种植中的种植修复治疗。
如果患者分别找各口腔专科医师治疗,不仅耗时费力且治疗流程相当复杂,故上述治疗都应是口腔全科医师能够完成的。
口腔全科医师与口腔专科医师
在口腔医院中,各专科治疗由口腔专科医师完成;在口腔诊所、门诊部中,应主要为口腔全科医师;在一级、二级医院的口腔科,应以口腔全科医师为主体;在三级综合医院口腔科,应以口腔全科医师为基础,并有部分有特色的口腔专科医师开展口腔全科医疗;在口腔医院的综合科、急诊科、老年口腔病科等科室,也应以口腔全科医师为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