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对整形的理解与接受程度的提高,微整形已不是神秘事物或者明星的专享。在这个颜值与经济对等的时代,微整形以其可在最短时间获得最显著效果的优势日渐成为当下美容消费的首选。
超范围经营,消费者需仔细辨别资质
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微整形市场呈现出鱼龙混杂的局面,因为不用动刀手术,肉毒杆菌、胶原蛋白等众多具备各种“美容”功效的产品,受到很多消费者追捧,甚至在网上也存在不少玻尿酸、肉毒素、溶脂针等针剂。且不论药材的真假性,注射美容属于医疗美容范畴,虽然美容院与美容医院只一字之差,但却有本质区别。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等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进行修复与再塑,比如切双眼皮、隆鼻、隆胸等,是有创伤性的医疗美容技术;而在美容院内,只能开展诸如化妆、按摩、梳理等生活美容的项目,并不能开展医疗美容。事实上,大部分生活美容院都存在一定的超范围经营,没有专业的医生操作,求美者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低价陷阱,看似便宜实际并不便宜
除了超范围经营,医美乱象更多的是低价营销给消费者带来的肉体与精神上的损伤。为了吸引客户,“9元肉毒素注射、99元玻尿酸、199超声刀”等只要随便搜索一下各种广告铺天盖地。有不少消费者贪图价格优惠,轻信不良商家的宣传,误以为注射微整是很容易的事儿,便草率做出购买决定。事实上,看似简单的注射,其实非常讲究剂量、深浅以及操作医师对注射点的把握,其精细程度不亚于整形手术,只有资深和经验丰富的医生才能进行安全合理的注射。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美容等领域连续多年是消费者投诉热点,整形美容兴起的近10年间,国内平均每年因整形美容不成功而毁容的投诉近2万起,10年间已有20万张脸被毁掉。
正规是前提,自我保护维权意识待加强
据中国最大的在线医疗美容服务平台美呗数据显示,咨询整形失败修复的人数正呈现成倍上升的趋势。由于医美行业的信息壁垒,大多数消费者对于整形美容的价格、技术以及所用材料知之甚少,只能任由美容医师们摆布。另外,由于从业人员素质及技术所限,国内大多数医美机构在高端医美手术方面缺乏经验,加上许多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也给违规微整形机构留下了可乘之机。微整形之前,很多消费者既没有和医院签订合同,也没有保留任何接受微整形的凭据,甚至做完手术缴纳费用时,连发票都没有索取,这就容易陷入维权无门的窘境。因此,在目前整个医美市场混乱不堪的状况下,消费者提升自身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便显得尤为重要。
整形美容业不仅仅是一个追求美的行业,更是一个由无数心灵美好的人们一起努力奋斗和创新的行业。只有切实将消费者利益、诚信服务、专业至上作为产业之本,才能把更多的美丽、健康带给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