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蓉娅教授--一位不爱红装爱武装的美丽女少将,三十余年如一日,用一双妙手为数以千计的过敏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疑难皮肤病、损容性皮肤疾患及皮肤肿瘤等顽疾患者解除了后顾之忧,使他们重现往日的风采与自信,赢得了患者的良好口碑与信赖。
砥砺学海潜心学术研究
杨蓉娅自小热爱读书,喜欢文学,但机缘巧合而与医学结缘,考上了医学院,踏上学医的漫漫征程。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硕士毕业之后,杨蓉娅便怀揣着悬壶济世的志向毅然投身到医院工作中,虽然临床实践紧张而忙碌,但是她却无怨无悔并乐此不疲。之后,她重登学府,获得了博士学位。后来,还远赴美国,在纽约大学医学中心学习皮肤病理和皮肤外科专业,整装回国,她已脱胎换骨,医学技能与水平更上一层楼,然而,理想永远比现实美好,实现理想的现实之路漫长而又艰辛,其中的酸楚与辛劳,只有杨蓉娅自己知晓。
俏不争春 呕心建设科室
回忆往事,悲酸与喜悦并存。提及首次出现在皮肤科门前时的情景,杨蓉娅苦笑不已。那是26年前的夏天,杨蓉娅刚刚硕士毕业,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入职于军区总医院的皮肤科。然而当时的皮肤科极其简陋,仅3名医生中两名还是护改医。但是,现实的残酷没有打败内心坚韧的杨蓉娅,她扬起勃勃志气,倾尽心血投身于科室的建设当中,花费所有的时间工作、学习、研究。为了改善科室条件,她访遍每个院领导的办公室,到处奔波,寻求必要的资金、人员、设备,一点一滴积累。她以身作则,感染了科室的每一位成员,终于见证了科室的壮大。
作为北京军区引进的第一位皮肤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杨蓉娅呕心沥血,一心扑在工作上,谈及家庭,杨蓉娅深知自己没有尽到作为母亲和妻子的责任,内心愧疚不已。她把对家庭和对女儿浓浓的这份爱藏在心里,全身心地投入科室建设,以博大的胸怀、母亲般的力量带领科室一步步的成长,无怨无悔。
有一位如钢铁般坚毅刚强的领导者必然有一支拥有钢铁般意志的团队,军区总医院皮肤科就是这样的一支团队。在杨蓉娅教授的率领下,科室先后承担国家及军队科研课题二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四百余篇,主编、参编专业医学书籍二十余部,获得军队及地方医疗科技奖和成果奖19项,获得自主知识产权14项。科室多次被评为北京军区联勤部先进基层单位,“白求恩杯”优质服务科室,3次荣立集体三等功。2011年科室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日夜奋战钻研毛孢子菌病
皮肤病也是生活当中十分常见的疾病,临床中,有一些皮肤病是由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引起。而在诸多临床致病真菌之中,仅有常见的几种致病真菌的全基因组序列被破译,被国际基因库收录,且均是由国外医学专家完成,唯有阿萨希毛孢子菌的全基因组序列是由我国医学专家,即杨蓉娅教授及其领导的团队破译的。
从2000年我国出现第一例播散性毛孢子菌病患者开始,直至今日,杨蓉娅带领科室成员十几年如一日,辗转于门诊、病房、实验室,在没有足够的资料、案例作为参照的情况下,她们胆大心细、敢于攻坚,一步一步摸索救治之法,从临床超微结构、病理诊断、分子诊断、独立基因研究、耐药机制及发病机制研究、蛋白质组学等多方面对毛孢子菌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实验研究。无论历经多少次的失败与困难,杨蓉娅带领自己的团队持之以恒,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而且分离出我国第一株阿萨希毛孢子菌菌株,其全基因组序列,被国际基因库收录,并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杂志上,从而解开了阿萨希毛孢子菌扑朔迷离的“身世”。她们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但为医学界诊断治疗这种疾病提供了完整的方案,亦为与之相似的其他真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提供了借鉴范例,为整体提高我国医学真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及研究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方向的选择,并着重培养学生的个人魅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她无微不至关爱着学生,如同春雨,润物无声。
除此之外,她还是全军一级英雄模范,30年如一日,执着于皮肤病专业临床医、教、研工作,兢兢业业,勤恳恳。她先后获得“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中国首届五洲女子科技奖”、“第五届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先后荣立一等功、三等功各1次,二等功2次
作为国家核心期刊---《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的总编,她以严谨、专注、勤奋的态度,服务于我国皮肤病及美容医学的发展。
一份收获的背后,是辛勤耕耘的付出。诸多成果的获得、无数患者的康复、不同社会责任的承担,占据了杨蓉娅所有的时间与心血。跋涉在热爱的医疗之路上,她坚持不懈、脚踏实地、乐此不疲。无需轰轰烈烈,只求问心无愧。杨蓉娅在皮肤病诊疗与激光美容的岗位上,用一颗赤诚之心待人办事、书写着自己璀璨的人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