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讯 记者吴珊报道:准备投身医美电商行业的创业者,请先看看广州一网络科技创始人何影的创业经历,以免掉进创业的“坑”中。何影是一位年轻的90后,去年她凭借“互联网+医美”的点子,一举拿到上百万元天使轮投资。按照这个想法,她将带领团队打造一个“医美平台”,在整形医院和消费者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未来前景一片大好。不过,这个点子实际运作不到一年,即宣告转型。目前,何影已经投身医美大数据挖掘。
发现商机
初次见到何影,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富创新思维的年轻人。上大学时,她就曾提出“广告换讲义”的点子——免费打印讲义,只需在讲义背后印上广告。大学毕业后,她做过采编,广告销售等几份工作。不过,“创业”的想法始终萦绕在她心头。
“去年,我辞掉在海南的工作,来到广州创业。”何影说,她想做“医美平台”主要基于她对整形行业的了解。“女生比较爱美,会去打个玻尿酸注射、垫一下下巴等等。我在工作中接触过相关行业并且自身也尝试过相关服务。在这个行业中,如果是朋友介绍过去的话,可以打个折,给点返点。我就想,如果做一个平台,会不会有更多的医院加入,会不会有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呢?”
按照这个想法,何影向身边有整形需求的朋友做了一个调查:“如果有一个像美团大众点评的医美团购平台,你会不会去?”结果显示,朋友们都非常愿意去尝试。“这也让我初步确定了做医美平台的想法,因为这个市场的需求很强烈,利润也可观。”
选择做医美平台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基于整形行业的种种乱象。何影分析说,目前整形行业存在大量没有整形资质的美容工作室和没有行医资质的游医,这不仅给整形行业带来了隐患,也使消费者的利益蒙受损失。“以打波尿酸为例,不少人常常通过网上下单,然后约到酒店开个房打,或者约到家里打。有的整形游医培训三五天就给消费者扎针,因此风险极高。如果我们的医美平台上,全部是正规、有资质的整形医院、医生,会不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想清楚这些问题后,何影提出了互联网医美平台的构想,并在去年成功拿到了上百万元天使轮投资。
遇到问题
得到投资后,何影搭建了一个六七人的小团队,正式成立了自己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当时选择‘联合’两个字,也是希望能够做大。”随后,经过网站建设、上线测试、整形医院产品入驻平台等一系列工作后,终于上线了。
“上线后,我们发现并没有得到预期效果。虽然做的是平台,但并没有价格优势,医院给我们的价格和其他平台是一样的。因此,要想争取更多用户,只能靠补贴。比如,医院给另一家医美平台某个产品的价格是900元,这家平台给消费者的价格是699,差的钱需要平台自己补贴。我们初期投资不大,靠补贴烧钱是不可能的。”何影说,除了价格外,她还发现平台也没带来更多的用户。
“整形市场要做大,‘信任’至关重要。以前,我推荐朋友做整形,有个人的信用背书做支持。做平台以后,没有人给平台做信用背书。即使平台推荐的是一家有资质的正规医院,往往也无法获得更多消费者的支持。因为消费者对医院的信任,不仅来自资质,更多的来自‘审美观’。”何影解释说,消费者对手术失败的认定标准不是造成生理残疾,而是“不好看”。“这个标准很主观。相比正规医院,美容工作室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做出更符合要求的手术,而不会顾及因此带来的风险。另外,还有一些用户的消费不够不理性化。我做过一个调查,那些去工作室整形的人,他们往往认为这个不是医疗项目而是一个美容行为。所以,她们认为打玻尿酸不需要找医生打,甚至很多人对医院和医生还有很大抵触情绪。”
何影表示,她还发现有整形需求的消费者对价格并不敏感。“补贴几百块钱,她们是没太大感觉的。因此,即使能大量烧钱,也未必能带来好的结果。”
开始转型
何影称,在发现医美平台(医美电商模式)走不通后,公司立刻重新进行了市场定位。“我们分析发现,医美产品线上交易不可能像淘宝网,消费者买完交易就结束了。对于医美,线上购买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还要进行线下面诊,面诊合适了才能决定做不做。因此,互联网对于医美最重要的不是解决买卖产品。我们研究发现,互联网对于医美更重要的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何影介绍说,“在整形手术前,消费者希望找做过同样项目的人,甚至是同样体质的人,最好还是同一个地区的。要实现这些目的就要靠上网搜索。手术后,对信息的信息需求更高频。比如,会问红肿、淤青、疤痕的情况是否正常等。就像一个刚经历高考等结果的考生。所以,我们非常看重这一部分需求,想从大数据出发,重新做一个跟医美相关的产品。”
据了解,这一想法得到了百度的支持,已与百度签订了大数据合作战略。未来,何影将带领团队深耕医美大数据。何影说,她愿意把走过的弯路告诉给创业者。“请允许一个创业公司低成本试错。”
小编寄语:互联网对于医美最重要的不是解决买卖产品,而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