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供求经济模式在演进
整形美容是传统医疗的一个分支,它本身就是中国传统医疗文化中一部分,只是因为市场需求而加重了服务意识。一个整形美容项目的完成,传统的供求经济模式可以使用“医院(前台咨询、医生)→求美者”的模式表达,医美互联网发展起来至今的供求经济模式是“医院(医生)+网络(宣传+前台咨询)→求美者”。因为众所周知的体制原因,医患关系的问诊流程变成了医院承载了医院、医生、宣传和咨询等职能;“医生”附属于“医院”,他们的劳动成果没有获得尊重,所掌握的医学技术价值被忽视。准确的说,“医生”的劳动成功和医学技术价值没有得到直接的肯定,而是通过药物、器械的价值变相转换之后的提成来体现--这种扭曲的现象,最大影响是推动了医药的暴力、损害了求医者的利益,再者就是影响了医生的福利分配和医学提升。
解放医生,实行与英国、美国、德国、瑞典等国家的多点执业管理制度,是近年中国医生们呼唤最高的声音。随着2014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的发布,医疗行业的供求经济模式将逐渐变成“医院+医生+网络(宣传+前台咨询)→求美者”。实行多点执业后,拥有好技术的医生可以自由创业,如中国血管外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张强医生,他在2014年创建了一个重技术、重医生、轻资产(医院)的张强医生集团,通过提供技术服务和一些具有医院、科室合作的模式,向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互联网是社会生活的一个辅助工具,它破坏现实的供求不平衡,是整合资讯,而不是否定时空的限定本身。医美互联网,它撬动的只是医美行业供求经济模式中的“网络(宣传+前台咨询)”--互联网只是将医美行业的宣传和咨询环节(含预订)搬到了互联网,真实的消费必须线下来完成。医院和医生提供的全部整形服务也必须在线下才能完成,比如割双眼皮、隆胸、抽脂等。
医美行业经济供求模式的演进历史,分水岭是医生多点执业是否可能。可以说,允许多点执业和传统的医院绑定医生两种文化中,医美互联网面对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从早期的“如何找(沟通医院与求美者)”转向“谁最好(行业资讯透明化;协助医院、医生完成品牌建设;协助求美者做项目选择)”,最终的模式是“预订服务(与医院、医生签订联盟合作;根据求美者的服务需求,协调医院、医生的就诊时间和场地;协助处理医患矛盾)”。我们可以模仿工业化流程做一个编号:“如何找”属于1.0,“谁最好”属于2.0,“预订服务”属于3.0。在一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用户没有忠诚可言!医美互联网企业必须转变它的观念,从角色定位和服务对象开始:1、医美互联网不是传统廉价的导流平台,而是O2O电商服务平台,帮助医院、医生创建品牌,协助求美者做好决策;2、服务对象是医院、医生、求美者,统称为“用户”。